古罗马能变强大,不是吹出来的,这些原因很重要

把这些建筑占地算进去,留给人住的地方还剩多少?
但也有不少人认为罗马是真厉害。
法国作家左拉见过罗马的遗迹,忍不住感慨:“这到底是啥样的巨人文明啊?”美国诗人艾伦·坡也说:“伟大属于罗马。”
网友们扒过罗马的建筑,那是真叫人佩服。万神殿的穹顶、斗兽场的结构,现在看都觉得不可思议。
为了盖这些东西,罗马人能从几百公里外运来石灰和火山灰,还能把人力、工具、钱安排得明明白白。
罗马城有11条输水道,加起来477公里长,一天能送112万吨水。
算下来,当时罗马人平均每天能用1吨水,这数比现在的纽约、伦敦、东京都高。
不光罗马城,整个帝国境内还有几百个“小罗马”,遍布欧洲、非洲、亚洲,每个都有自己的角斗场、浴场、输水道。
连接这些城市的是30多万公里的石头大道,遇山开洞(长的隧道970米),逢水架桥(一共3000座,长的跨多瑙河,宽超1000米)。
二战时盟军登陆意大利,还用过两千多年前修的阿庇安大道,现在铁轨的宽度据说都照着罗马大道来的,难怪有“条条大路通罗马”的说法。
其实罗马能起来,地理位置帮了大忙。它生在亚平宁半岛中部,南边是希腊城邦,北边是伊特鲁里亚人。
这些邻居都是有文化的,罗马能跟着学,起点就不低。它又在东地中海文明的边上,躲开了埃及、波斯那些老文明的毛病。
埃及祭司和法老斗了几百年,希腊打完伯罗奔尼撒战争家底都空了,谁也没精力管边上这个小罗马。
罗马早年挺穷,这反倒成了动力。
周边的伊特鲁里亚人、希腊人、埃及人、迦太基人,一个个都比它有钱。
国家想扩张抢地盘,老百姓跟着打仗能分土地、抢战利品、抓奴隶,上下一条心,扩张就有劲儿。
光靠穷可不够,罗马人会搞制度创新。希腊人擅长研究自然科学,罗马人就专研社会管理。
罗马法后来成了现代法律的底子,把社会秩序捋得顺顺的。
希腊人爱盖神庙塑雕像,罗马人把力气花在修路上、建水道上。路修得好,打仗时兵能跑得更快,布匿战争时就占了不少便宜。
军事上罗马也有自己的一套。高卢人、日耳曼人比罗马人能打,但罗马军队讲纪律、有组织。
后来马略改革,把公民兵改成职业兵,士兵更专业,打蛮族时靠经验和技巧就能占优。
等罗马帝国疆域定下来,就开始巩固地盘。搞行省制度,新来的地盘好管理。
地中海成了自家内湖,运东西成本低。埃及、西西里产粮食,北非出橄榄和奴隶,高卢、西班牙造酒,巴尔干养马,小亚细亚做毛织品,这些东西在帝国境内随便运,商业自然就活了。
罗马人还爱学别人的好东西。东方文明的成果拿过来就用,慢慢也出了不少科学家。
两千年前埃及行省就有了蒸汽机,天文学、地理学的成果在欧洲用了上千年。
说到底,罗马的强大不是单靠一样东西。位置好,能学能躲;制度巧,能管能战;会搞工程,能修路能送水;懂贸易,能聚财能养人。
这些加起来,才让它在历史上留下那么深的印记。
看罗马的故事,能明白一个道理:一个地方要厉害,得占着好地方,透着机灵劲儿,还得肯下笨功夫。这些道理,放到今天也一样管用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